華西都市報記者從四川省科技廳獲悉,1月9日,在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四川共收穫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技術發明二等獎5項(專用項目3項)、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專用項目4項)、二等獎26項(專用項目4項),共計40項,成為一年一度的“國字號”獎勵中,收穫最多次數之一。
  國家科技進步獎
  特等獎
  “海洋石油981”平臺西華大學校長參研
  西華大學校長劉清友參研的超深水半潛式平臺“海洋石油981”研發與應用榮獲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海洋石油981平臺是我國自主建造的第一臺3000米超深水鑽井平臺,是全球僅有的三台,之前僅美國和挪威各有一臺。該平臺為我國開發深海油氣資源,維護國家主權發揮了重要作用。參與該平臺研發的單位近百家,共計5000餘人。劉清友教授牽頭的研究團隊在18個聯合申報單位中排名第五,為該成果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等獎
  甲流防控研究項目省疾控中心參與協作
  四川省疾控中心參與的科研項目“我國首次對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創新性研究”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記者瞭解到,該研究項目的主研單位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協作單位包含四川省疾控中心等28家單位,主要完成人46名。
  此項研究使我國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了對流感大流行的有效干預和控制,還為13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提供了試劑和技術,協助他們防控甲流,成為中醫葯防控傳染病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二等獎
  “四川雞”90天上市已銷往18省市
  由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四川農業大學、四川大恆家禽育種有限公司合作研究的“大恆肉雞培育與育種技術體系建立及應用”,獲得2014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通用項目)二等獎。
  據四川農業大學介紹,這個項目到現在已經研究17年了,在此之前,四川並沒有自己的“選育雞品種”,市場完全被廣東、廣西的雞品種占據,而大恆肉雞的出現,既保持了四川土雞的樣貌特征和風味,又將生長周期縮短到了90天-120天,標志著四川有了自己自主產權的選育雞品種,並且已經逐步推廣到了全國18個省市的市場。
  國際科技合作獎
  荷蘭籍學者尼克中國學生超2000人
  在9日的獎勵大會上,荷蘭學者尼克·倫格斯獲得了“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這個獎項設立於1994年,1995年開始評獎,主要授予對中國科學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外國公民或組織。
  尼克是成都理工大學的客座教授,也是省內高校中首位獲此殊榮的外國學者。
  “他是我們四川人的老朋友了。”成都理工大學學地質的研究生很多都知道他,尼克每年都會在國內獃上四個月左右的時間,不僅把歐洲成熟的地質災害風險評估概念、規範體系和實踐案例帶進了國內,還積極指導中國的研究生們。據不完全統計,受其指導過的中國學生累計達2000餘人。
  顧華寧 華西都市報記者 肖笛 張菲菲 李寰 見習記者張元玲  (原標題:四川40個項目獲國家科技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d41mdsdg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