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碼一鍵發出,人員物資迅速集結,平戰轉換瞬間完成;機房環境稍有變化,溫控系統立即自動開啟……3年前,南京軍區某通信團團長常如平在他的《智慧軍營理論與實踐問題汽車貸款研究》論文中暢想的場景,如今已經成為現實。
  這個團應急通信保障任務多、戰備轉換頻繁。前些年,團里通過網絡把婚禮顧問費用星散在十幾個地區的基層部隊聯了起來,但對末端部隊的精確感知和快速調度仍然難以完全實現。
  沒過多久,以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橫空出世。“運用智能傳感、通信、遙感、衛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統實現對物品室內裝潢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與管理,從而達到智慧的狀態。”團長常如平眼前一亮,這不正是自己苦苦尋找的“智慧軍營”嗎?
  隨後,該通信團在幾十個分散值勤點部署上百個傳感網點,實現精確感知人員、車輛、設備信息。在此基礎上,他們按照“統一技術架構、統一功能體系、統一數據標準”的思路,整合團隊軍事、抗癌食物排行政治、保障等資源構建起通用信息平臺,讓數據在平臺上能夠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按需調用。
  “當感知無所不在,數據二手餐飲設備自由對話,軍營就變得‘智慧’起來。”常如平團長說。
  一鍵點擊,5分鐘完成平戰轉換
  晚上9點,通信團作戰值班室里告警聲突然響起。光纜網監控屏顯示:光纜網某重要節點出現不明原因光纜阻斷。
  值班參謀李晨一邊報告值班首長,一邊迅速從電腦中調出戰備方案,點擊態勢對比、自動調整,系統很快根據實時人員裝備情況計算出最新搶修方案。
  9點03分,李晨向距離阻斷點最近的搶修分隊發出行動指令代碼。兩分鐘後,值班室大屏幕顯示,通信搶修車已經啟動,開始奔赴事發地點。
  “這樣的戰備效率在過去很難想象。”李晨感慨道。
  去年10月12日,一年一度的全團專業大比武拉開序幕。
  上午8點,某下屬通信站機房,電源專業種子選手吳瑋煒準時登錄電腦,輸入姓名、士兵證號碼,開始進入比武答題系統。
  與此同時,全團分處十幾個地區的幾十名各專業選手也和吳瑋煒一樣,在各自連隊所在的分賽場登錄“智慧軍營”通用信息平臺,開始激烈的網上比武競技。
  在位於南京的團指揮中心,幾十個分賽點的實時情況清晰地顯現在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現場監考的團參謀長韓劍介紹,智慧軍營通用信息平臺存有軍事、政治、後裝保障等4類20多種上萬道考題,能夠實現現場出題、實時答題、電腦精確判題和成績即時彙總。
  果然,理論考核環節一結束,各專業的分數排名立即在電腦上列表顯現。吳瑋煒暫列電源專業第一名。
  分處異地的官兵人不離崗就能夠同場比武競技,這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智慧軍營”讓它成為現實。
  更大的改變還在訓練模式上。全團現有光端、光纜、程控、電源等20多個專業,由於部隊部署分散,過去訓練和考核主要靠連隊自己組織,訓練水平參差不齊。
  韓劍說,“智慧軍營”建起來後,他們在系統內集成了遠程教學、仿真訓練、趣味學習、網絡考核等軟件,實現了“千里分隊一張網,異地共享一堂課”,團隊整體訓練水平迅速提升。
  前不久,團里部分設備換裝。機關把涉及新裝備訓練的50多個課題教案掛上網,配上形象直觀的模擬操作動畫軟件。基層連隊官兵可以隨時登錄智慧軍營的“網絡資源庫”,在線學習訓練。官兵們不到兩個星期就掌握了新裝備操作技能,比過去所需訓練時間縮短70%。
  颱風來襲,隨時可對巡線車輛發出限速指令
  去年10月7日,強颱風“菲特”來襲,中心最大風力14級。早上7點,團作戰指揮中心的車輛態勢圖顯示:沿海方向外出巡線車輛有28台。
  “雨天路況複雜,對駐沿海地區所有車輛限速。”值班領導下達命令。
  值班參謀殷鵬隨即通過車輛管控系統,向沿海方向在外巡線車輛發出限速指令。
  視頻顯示,大雨中,一輛巡線車正以40公里/小時的速度前行。車載終端向駕駛員發出警報:“雨天限速25公里/小時,你已超速。”駕駛員及時減速,告警停止,車輛平穩前行。
  “我們的智慧軍營運用了衛星定位、射頻識別等信息技術,能夠對外出執行任務的車輛實施位置追蹤、定位監控、超速提醒和跨區報警等實時指揮和管控。”殷鵬說。
  團里還在營區內的油庫、武器庫、彈葯庫、保密室等重要處所設置了電子圍牆、紅外感應區和紅外攝像頭,實行24小時監控。
  團副參謀長黃偉健說:“官兵外出巡線時還會攜帶‘單兵管理可視系統’,通過這個系統,指揮中心可以隨時對外出人員進行動態定位或與之視頻對話,遇有突發情況,就能夠在第一時間指揮協調。”
  裝備故障,感應模塊自動將故障上報維修中心
  2014年年初,一場實戰背景下的聯合通信保障演練在野外拉開戰幕。
  任務下達後,部隊緊急攜裝出動。所有戰備物資信息在網上實時顯現。
  機動途中,某分隊通信方艙內的交換機機盤發生故障,通信被迫中斷。
  緊急關頭,機盤上的感應模塊自動將故障上報至維修中心終端。半小時後,一臺新的機盤從就近某通信站運送到該分隊官兵手中,通信迅速恢復。
  過去,演習途中遇上這樣的突發故障,只能依靠現場臨時搶修,往往延誤時機。如今,“智慧軍營”信息聯保系統通過“一條龍”保障服務,確保了任務按時完成。
  在該團的戰備倉庫內,一個個貨箱排列整齊。保管員趙斌介紹,這些貨箱看上去都一樣,其實每個箱子都有自己的“電子身份標簽”。他們運用二維碼和射頻識別技術,將傳感器嵌入戰備器材室、裝備物資庫,為每一件器材制定“身份標簽”,以保證隨時清楚“有什麼、有多少、在哪裡”。通過射頻管理技術對入庫、調撥、出庫、庫存盤點等各個作業環節數據進行自動化採集,實現後裝物資聯網統調,精確管控。
  團里還在坑道、庫房、機房安裝環境感應裝置,只要坑道、機房的溫濕度超過正常值,調溫調濕裝置就會自動啟動,確保機電線設備的正常運轉。
  據瞭解,“智慧軍營”投入實際運行以來,累計傳遞消息5萬多條,組織網上教學近百次、戰備演練50餘次,系統總體穩定,效益發揮明顯。   (原標題:智能化的軍營什麼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d41mdsdg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