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太原陽曲鎮有個 “碉堡村”,亦即尖草坪區西崗村,14處抗戰時期的碉堡修複後,將發展特色農村旅游產業。
  保護和修複抗戰碉堡,這當然是大好事,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西崗村這樣做,並非為了保護歷史,而只是為了發展旅游。準確地說,是農家樂旅游火熱,村民受到啟發,猛然發現,村裡大量殘存的碉堡竟是寶貝,一下子有了藉此發展旅游的衝動。
  從“視而不見”到“眼前一亮”,不是對保護抗戰歷史的覺醒,更不是對革命先輩的敬畏,而是急於發展旅游,擺脫貧困。儘管出發點不高,但我們不能因此就指責:西崗村人眼裡只有錢,而沒有歷史。因為保護歷史的重任,畢竟不是農民所能承擔。
  可文物部門呢?絕不能與普通人一般見識。而“碉堡村”修複存在的問題,恰恰是連文物部門也沒有把碉堡當文物予以保護。尖草坪區文物部門表示,這些碉堡雖然有些殘破,但是如果進行妥善修複和整合,應該可以成為該村一項特有的旅游資源。此言一齣,怎能不令人驚訝和失望呢?
  難怪,我們會有那麼多的抗戰遺址沒有得到保護,遭到人為破壞。如喜峰口、山海關、潘家口等戰役都是在長城上進行的,但現場沒有標識,游人根本無從知道這裡曾經發生過什麼。不少烈士陵園由於年久失修而變得荒廢敗落,雜草叢生,更讓人難以想象這裡埋葬的都是為國捐軀的先烈!
  而缺乏明確的保護,只會讓生活覆蓋了歷史,如衡陽五馬歸槽遺址已成為一處墳山,車公山抗日戰壕遺址現為村民菜地,阜新萬人坑遺址紀念碑損壞、遺骨散失等。一些商業開發,更是改變了遺址存在的意義。在重慶市北碚區北溫泉公園,周恩來、蔣介石、朱德等國共領導人曾居住過的“數帆樓”,成了紅酒窖藏館,農莊改成酒店高管的宿舍,都變成溫泉酒店的一部分。
  有鑒於此,為了銘記抗戰歷史,回擊日本右翼勢力,今年,許多重要的紀念日被確定,45名日本戰犯的筆供被公佈,特別是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的公佈,其中包括我省境內的百團大戰紀念館 (碑)、平型關大捷遺址、八路軍總部王家峪舊址和紀念館、忻口戰役遺址,以及左權將軍殉難處,是對抗戰歷史記憶的全面喚醒。
  文物保護分為國家級、省級、市級和縣級,同樣的道理,為什麼抗戰紀念設施、遺址的保護不能照此而行呢?可以喚起民族記憶的抗戰遺址,不僅是中華兒女浴血奮戰的見證,更是侵華日軍罄竹難書的罪證。只有各層各級包括每個人,都做抗戰歷史的銘記者,進而做抗戰記憶的維護者,抗戰精神才能生生不息,永遠成為推動我們民族前進的偉大力量。
  所以,“碉堡村”修複,首先是保護歷史,其次才是發展旅游,不僅要吸引游人,更應建成抗戰教育的基地,理應最大程度地保護和再現歷史,萬萬不可因迎合游人而失真乃至變味。否則,沒有保護的自覺、不從歷史出發,將只會適得其反,讓本已受到破壞的抗戰碉堡加速湮沒在現實之中。
  徐補生
  (原標題:“碉堡村”修複只為發展旅游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d41mdsdg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